誤區1:認為客戶是多管閑事
不少初次接觸驗廠的企業,覺得完全不可理解,你向我采購產品,我只要把合格的產品按期交付給你就可以,為什么要管我的企業是怎么管理的。這是中外企業管理的理念存在很大差異的表現。
比如質量技術驗廠,沒有一個好的管理系統和流程,很難保證產品的質量和交期。過程產生結果。一個管理混亂的企業很難讓客戶相信能夠穩定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并能夠保證交期。退一步來說,既然是客戶定的游戲規則,作為企業你無法去改變游戲規則,那你只有去適應客戶的要求,否則你就放棄出口的訂單。
誤區二:認為驗廠是搞關系通過
很多做業務的老板深諳中國的處事之道,認為驗廠也不過是走走過場搞定關系就好了。其實客戶驗廠,一定是需要企業進行相關的改進的,審核員沒有那么大的能耐能將一個一塌糊涂的企業描繪成一朵花,畢竟審核員需要拍照、復印文件等證據帶回備查,另一方面,很多的審核機構也都是國外公司,管理比較嚴,越來越強調和貫徹廉政政策,審核員受到越來越多的監管和抽查。如果有工廠敢把寶壓在純搞關系而不進行實際的改進,那么在面對各種各樣的驗廠,總有一天會碰壁。要通過驗廠,一定要下定決心進行改進。
誤區三:認為自己硬件好一定能通過驗廠
很多企業經常說,旁邊誰的企業廠房比他們差,他們都能通過驗廠,那他自己一定也能通過。實際上,驗廠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硬件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還有很多看不到的軟件方面,決定著最終驗廠的結果。
誤區四:認為房子不夠好一定通不過驗廠
這些工廠同樣是犯了上述的錯誤,實際上只要企業的硬件不存在硬傷,如房子的結構存在很大的問題,而且確實沒法改等等,否則硬件不好的企業也完全可以通過整改通過驗廠。
誤區五:認為驗廠對于自己來說高不可攀
很多外貿企業是發源于家庭作坊,管理混亂,即便新搬進了廠房也覺得自己的企業管理是一塌糊涂。其實這些企業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從而排斥驗廠,硬件的條件具備了之后只要管理層有足夠的決心,完全有可能在短期之內改變企業的管理狀況,提升管理,最終通過各類客戶驗廠。
誤區六:認為驗廠太煩拒絕客戶驗廠要求
目前出口歐美市場的企業基本都要接觸驗廠,拒絕驗廠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拒絕訂單和拒絕更好發展。一個從來沒有驗過廠的企業,他可能是接的其他通過驗廠的企業偷偷分包下來的訂單,他們就好比潛水艇,從來沒有在客戶那邊露過面,最終客戶也從來不知道這家企業的存在。這種企業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因為很多大的客戶嚴格禁止未經許可的分包,這樣他們接到訂單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